宁波保障房的“好”字经:从“有居”到“优居”
- 发布时间:2025-04-22
- 信息来源:宁波房地产业协会
近日,在城投橙寓江南社区,“青年人才驿站”正式揭牌。这也是宁波首个配租型保障房青年人才驿站。
“除了‘硬件’建设,我们更注重在‘精神空间’层面,为新市民、青年人提供服务。”该社区负责人表示,从每日咖啡晨会、周末飞盘联赛、音乐派对,到青年夜校,“橙心音乐节(运动会)”等特色社群节,投运至今累计举办各类青年主题活动80余场。
前不久,住建部有关负责人提出,各地首先要把保障房建成好房子,政府主导的民生工程一定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。
保障房如何让百姓从“有居”到“优居”?
(一)
扩面提质:从落脚“第一间房”说起
一座城市对人才的渴求,从年轻人落脚的“第一间房”开始。
位于宁波工程学院里的“毕业生之家”,市场营销2024届毕业生王雪艳,已经租住了近一年。“两居室有独立卫生间,和室友平摊,每月175元,下班回来还可以在学校食堂刷卡吃饭,感觉还是个学生……”目前在某国企宁波公司做管培生的王雪艳说。
“毕业生之家”建成于2020年,是宁波工程学院翠柏校区两幢旧学生公寓改造而成的。每年5月开始,落实就业的毕业生可以提前看房,申请选择单人间或双人间,确认意向后,通过手机就能“一键办理”签约入住。
“毕业生之家”公寓楼,共有100多个房间,里面的装饰类似酒店的标准间,简单温馨,每一间都安装了智能门锁和智能电表。在公寓公共区域,还专门设置了共享洗衣房和厨房,为毕业生提供生活所需。人均租住成本在100元到350元之间。其价格远远低于周边同类型的公寓,帮助毕业生在宁波度过最困难的第一年。
自2020年起设立至今,“毕业生之家”已接待五届毕业生,累计入住700余人。“未来还将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和相关制度。”宁波工程学院有关负责人说。
作为民营经济大市,宁波持续创新政策措施,让更多产业工人有房住,住好房。
在北仑,运营投用才一年多的青年创业创新大厦,入住率接近100%,余房只剩几间。
许女士就在大厦附近的申洲国际公司工作,也是首批入住者。“离单位近,开车只要10分钟。”吸引许女士的,除了通勤时间短,还有公寓内崭新的设施。
从大学生到一线工人,宁波不断创新有关政策措施,让保租房的受益面持续扩容。截至去年底,宁波累计筹建保租房源18.4万套(间),惠及新市民、青年人23.8万人。
“今年将继续推动重点行业一线人员住房保障扩面。”市住建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,今年将组织筛选职住平衡的适配房源,通过供需衔接、配租对接等方式,优先配租快递服务、外卖送餐和公共管理(社区工作者)3个行业无房一线人员。
以此为基础,逐步向非户籍人群扩面延伸,全面推进更多重点行业一线岗位人员的住房保障工作,着力构建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大场景下的住房保障新模式。
(二)
优居密码:重构城市美好生活样本
轨道TOD保障性租赁住房,让“下楼就乘地铁”成为现实。去年底投用的和美保寓姜山店,500多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租住率超过95%。“从家里走到地铁站,快的话只要3分钟。”
大学毕业满一年的租户蔡云帆,在南部商务区上班,25分钟通勤时间、1400元的一居室租金让她和几位同事均选择了和美保寓姜山店居住。
除了可满足正常的居住外,和美保寓还提供了共享餐厅、共享厨房、公共体育场。“接下来,在和美保寓兴宁桥西店、姜山店的基础上,嵩江东路店也将投运,满足更多人的需求。”宁波和美保寓负责人说。
跳出“区位”,越来越多的保租房项目加快做好服务+文章。
3月28日,海曙区首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——云熙里柚米社区正式开业,首批推出两幢住宅楼共216套精装房源,为来甬新市民、青年人提供优质安居选择,助力望春工业园区产城融合。截至4月10日,一期房源已全部完成租赁签约。
除了“过硬”的配套外,该项目考虑到部分入住者或存在行动不便等情况,其中一种户型为无障碍户型,房内设置了部分无障碍设施。
同时,5G智慧物联,智能车牌识别系统、全人脸识别入户、消防监控联网互通、全小区5G覆盖等技术“一键载入”,为小区便利生活提供智慧支持。
“我们不仅要让租房者购房者住有所居,更要住有优居。”市住建局保障处有关负责人说。
今年,宁波将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。在保障性租赁住房方面,通过存量安置房、非居住房屋转化(改建)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等方式筹集,加大房源筹集力度,争取10月底前完成筹建房源3万套(间),提前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。
在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方面,加速4个新建类项目(2560套)建设实施,参照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标准和要求,打造保障性住房“好房子”。
从翠柏校区到东海之滨,宁波用创新实践诠释着“安居优居”的深层逻辑:当城市把新市民的安居梦当作自己的发展命题,那些亮着灯火的窗户就会变成引凤的梧桐。
正如住建部专家在有关调研时所言:“保障房不是城市的边角料,而是重构产城关系的先行者。”
来源:甬派